作者:曲润海 |
摘要:中国古代近代留给我们的戏曲遗产,究竟有多少,很难精确统计,数以万计绝对是个小数。然而现在舞台上常演的,数以千计却是个大数。即使常演的,也多是折子戏,完整地演全本戏并不多。为什么会越演越少、越演越小呢?是不是现在的剧团、演员没本事,倒退了呢?不是。只要我们把原来的那些脚本找来耐心看看,就会发现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剧本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毛病,现时代不能演了,或人民不喜欢了。
注:因版权方要求,不能公开全文,如需全文,请咨询杂志社
《戏友》(CN:14-1380/J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《戏友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推动戏剧理论研究、戏剧评论和戏剧创作,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戏剧艺术,繁荣戏剧事业。主要刊载有一定理论深度和文化广度的理论研究文章,兼顾戏剧类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剧本。
人气 63749
影响因子 0.2
人气 80872
影响因子 0.45
人气 48035
影响因子 0.72
人气 14317
影响因子 0.23
人气 3748
影响因子 0
客服QQ:1545602275
客服微信:15736254017
客服电话:023-6033-8768
声明:本站持《出版物经营许可证》从事杂志订阅服务,不涉及出版事务,特此申明! 地址: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办事处革新大道路956号二层207号
鄂ICP备2022012193号
注:因版权方要求,不能公开全文,如需全文,请咨询杂志社